发布时间: 2025-08-15
来源:会员动态
7月15日,中国公路学会公布“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2025—2029年)”认定名单,广东交通集团三个科普基地榜上有名。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建设管理的“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科普基地”、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湾区特大桥养护技术中心建设运营的“粤港澳大湾区桥梁建养技术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惠清分公司建设运营的“高速公路机电技术发展科普教育基地”获评“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
此前,在2021年9月,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华南地区公路路面质量保障技术科普教育基地”项目成功入选“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年)。
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科普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科普基地位于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总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室外布展面积达300平方米。
在这”海上博物馆“,除了可以多角度、全方位、近距离地解锁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建造奥秘,还能通过交互装置、声光影设备等探秘跨海通道建造技术,饱览伶仃洋自然之美、大国工程壮阔之美、大湾区繁华之美。
西人工岛
足尺钢壳试验段: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是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足尺钢壳试验段等比例还原了沉管隧道节段,成为展示超级工程沉管施工核心技术的标志性展品。
深中通道建设成果展示区
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科普基地
基建创新与技术展示:主缆断面、牺牲阳极、止水带等实物构件,精准还原工程技术细节;沉管隧道、智能筑塔机、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等1:1仿真模型,系统展现我国基建自主创新成果。
文化与美学的融合:融入了大湾区的历史文化、交通发展脉络、深中通道摄影展等内容,全方位展现工程与人文之美。
此前,在深中通道开通运营一周年之际,广东交通集团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就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投资开发暨战略合作签约,共同推动深中通道从“交通枢纽”向“综合地标”跨越升级,预计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科普基地在年内面向社会公众预约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桥梁建养技术科普教育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桥梁建养技术科普教育基地以湾区特大桥梁建设和管养工程技术成果为依托,由“大湾区·大通道”综合展厅、“智慧桥梁中心”交互演示平台、“南沙大桥‘超大超深’锚碇”示范工程以及南沙大桥管理中心桥梁文化园等4个特色科普空间组成。除了“南沙大桥‘超大超深’锚碇”示范工程位于东莞市沙田镇和广州市番禺区海鸥岛的坭洲水道桥东、西锚碇两处以外,其余三个展示平台均位于南沙大桥管理中心,总占地面积约26126平方米。
其中,“大湾区・大通道”综合展厅内设有数字屏幕、水晶沙盘、触控影像等,带领参观者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大通道的“前世今生”;“智慧桥梁中心”整合智能巡查等前沿系统,包括智能无人机巡查系统、车辆荷载与结构评估系统、健康监测系统、高速路网节点桥梁营运安全集群监测系统、BIM+运营养护智能管理平台等;“南沙大桥‘超大超深’锚碇”示范工程内设有桥检无人机自动起降机场,可全过程演示桥检无人机自动起飞、巡飞、停放、收纳的作业流程;南沙大桥管理中心桥梁文化园采用人流动线设计,以时间轴线为脉络,展示了从中国古代桥梁、中国近现代桥梁到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桥梁的技术变迁。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自2022年2月11日开馆以来,该教育基地共接待省内外桥梁建设与管养单位、桥梁基础设施主管部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学会团体以及相关专业院校师生等科普教育220余批次,参观人数超4000人次,有效促进了业内先进养护技术的交流与学习。
高速公路机电技术发展科普教育基地
高速公路机电技术发展科普教育基地位于惠清高速黄腾峡中心站,总占地面积约5300平方米,其中外围展示长廊占地约4860平方米,设置19块展板,展示1989年至2024年全国重大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历程;内馆占地约440平方米,设有“攻关开路”“砥砺深耕”“至精求新”“数字融合”等7个展厅。
该教育基地是广东省首个以广东高速公路机电技术发展为主题的展览馆,于2024年12月25日正式开馆。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该教育基地陈列的170余件展品,涵盖早期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及近年自主研发的国产化成果,包括磁票、磁卡、工控机、收费键盘、手摇电话、监视器、硬盘录像机、低压补偿柜模型等。
此外,该教育基地打造了两处“沉浸式体验区”供参观者互动参与。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程展示长廊设有机电培训基地,通过还原车辆进出高速收费站场景,让参观者实地感受高速公路机电技术的高效便捷。
基地内的4号展厅为高速公路隧道模拟展厅,参观者可近距离了解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构成,并可操控通行指示灯、隧道风机等设施,进一步拓宽交通科技知识视野。
来源:广东交通集团